長江科技專修學院是湖北省教育廳批準、湖北省教育廳備案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學院辦學規范,歷年被省、市教育管理部門評為合格學校。 學院創建于1992年2月,以《民辦教育促進法》為依據,不以盈利為目的,遵循社會力量辦學原則,充分發揮高校教師資源優勢,退休教授、副教授積極參與學校建設。 學院相繼與武漢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省電視大學、荊楚理工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商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等公辦高校合作辦學。誠信是學院合作辦學的一貫品牌。學院學歷教育聚焦社會用人熱點,培訓教育緊跟執業資格認證體系。學院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專科教育與本科教育相銜接,脫產學習與函授施教并舉,本部辦學與校外站點共存的辦學方式。實踐效果良好,課程考試一次性及格率達95%以上,畢業率100%,就業率100%。 經過多年的探索,學院初步建立了以高等學歷教育為主體、崗位培訓為重點的終身教育體系,按照市場化運作、全方位聯合、多元化辦學的模式,為社會各界有志之士構建了一個通向學歷提升的高等教育平臺。隨著國家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日益重視,職業教育已成趨勢。武漢交通專修學院將一如既往,緊跟國家交通行業發展的方向,以市場需要為目標,不斷創新,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發揮更大作用。 凡有提升學歷、培養技能、獲取執業資格、高薪就業愿望的有志之士,我院均可為您搭建成功的橋梁。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37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第四屆居第二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并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十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長江科技專修學院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臺,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匯纂》、譯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譯》、學術專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等成為新時期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標志性成果。